11月18日,“第五屆中國農產品供應鏈大會”在山東金鄉成功召開。我公司派出副總經理胡喚出席會議。
為樹立一批市場供應鏈建設的典范,引導我國農產品批發市場行業快速健康發展,在本次年度供應鏈大會表彰環節舉行了第五屆中國農產品供應鏈之星頒獎典禮,表彰在2019-2020年度為農產品供應鏈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
我公司持續改革創新,強管理強服務強基礎,狠抓食品安全和規范交易秩序,保供應、穩民生、戰疫情,惠民惠農促發展,取得良好業績,有力發揮了蔬菜流通供應鏈主渠道作用,在今年10月份舉辦的“2020年中國農產品批發市場行業年會”上先期獲得“2019年度農產品批發市場行業(蔬菜類)十強市場、2019年度農產品批發市場行業規范管理獎、2019年度農產品批發市場行業齊心獎、2019年度農產品批發市場行業主渠道獎”等四項榮譽(詳見10月份公司微信公眾號報道)的同時,在本次供應鏈大會再傳喜訊,新添一項殊榮:獲“2020年度中國農產品供應鏈建設優秀單位”。
多年來,在上級黨委政府大力指導和社會各界關心支持下,公司緊緊圍繞“菜籃子”供應鏈建設,誠信興業、創新求實,借改革之力推進企業高質量發展,強科技引入狠抓市場食品安全溯源,保障“菜籃子”、帶動“菜園子”,為農為民作奉獻。公司將視榮譽為新起點,再接再厲、團結拼搏,在助力農批行業和農產品流通供應鏈提升發展進程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第五屆中國農產品供應鏈大會”由全國城市農貿中心聯合會主辦,金鄉縣人民政府、山東凱盛農產品物流園有限公司承辦,中國商業聯合會、中國出入境檢驗檢疫協會、山東省商務廳作為支持單位的。來自有關政府部門及行業專家,行業協會負責人、農產品批發市場、連鎖超市、電商企業管理者、農產品批發商、農產品生產基地、農產品加工企業負責人、農產品物流服務商等供應鏈全產業鏈條的企業代表近300余人參會。
本次供應鏈大會以“應勢·協同·智慧鏈通—疫情防控常態化,農產品供應鏈智慧化建設”為主題,設置了開幕式、主旨演講、平行論壇、務實及經驗交流、表彰,以及產銷對接會、實地參觀考察等環節。
附件:
(以下,摘自全國農貿聯微信公眾號報道)
一、大會開幕式
中國品牌建設促進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原國家質檢總局副局長、原國務院參事葛志榮,全國城市農貿中心聯合會會長、世界批發市場聯合會主席馬增俊,商務部駐青島特派員辦事處一級調研員于萍,濟寧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市總工會主席張玉華,中共金鄉縣委書記董冰等先后作大會致辭。全國城市農貿中心聯合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納紹平主持開幕式。
二、供應鏈大會論壇:聚焦農產品供應鏈發展新格局,深入探討供應鏈智慧化建設
(一)主旨演講:雙循環開創新格局
第十三屆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商務部原副部長房愛卿通過視頻的方式進行演講,他圍繞農產品批發市場數字化改造、升級、轉型的問題,談了三個方面的考慮。第一,農產品批發市場數字化的改造、升級、轉型,會促進農產品供應鏈的發展。第二,農產品供應鏈雖然是一個大的發展趨勢,但是它有一個漫長的發展過程,要經歷不同的發展階段。主要有四個階段:類似供應鏈,初步供應鏈,真正意義上的供應鏈和數字供應鏈。第三,供應鏈的形成,不會影響農產品批發市場的發展,而且會使批發市場發展得更好。并且會增加數據服務、信用服務、金融服務、調控服務等功能。
全國城市農貿中心聯合會會長、世界批發市場聯合會主席馬增俊在發言中圍繞農產品供應鏈在疫情下的脆弱性,農產品供應鏈智慧化建設,農產品供應鏈的發展趨勢三個方面的問題就新常態下,農產品供應鏈創新機遇進行了解讀。他表示,疫情脆弱性是原有的,未來如何去改變才是我們的工作。指出兩個方向,加強疫情常態化防控工作。做好疫情防控常態下保供、穩價工作。如何做?要做好疫情防控方案。要做好疫情應急方案。在如何推動供應鏈數字化建設方面,馬增俊會長介紹農貿聯下一步將成立數字化專業委員,旨在真正讓數字化為市場所用。并將數字化建設分了三個階段,第一,充分信息化,第二,數字化,第三,數字經濟的發展。對于農產品供應鏈的發展趨勢,馬增俊會長認為應是緊密化、誠信化、創新化的。
全國城市農貿中心聯合會高級顧問、原國務院參事、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劉志仁,圍繞十三五及抗疫期間的回顧,“雙循環”新格局為供應鏈帶來的新機遇、構建供應鏈發展新格局的動力三方面對如何構建農產品供應鏈發展新格局談了一些思考。他表示,農產品供應鏈在十三五期間發展迅猛,在此次抗疫中突顯了強韌性,為保障供給和穩定社會做出了突出貢獻。他指出,十四五與“雙循環”將為供應鏈大發展帶來新機遇,揭示了新導向。一、經濟總量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將邁上新的大臺階。二、人民生活更加美好,對優質農產品與功能食品需求更旺。三、國內市場更加強大,要把握擴大內需這一戰略基點,充分發揮超大型市場作用。四、建成高標準市場體系,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明顯提高。五、要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相結合,讓政策更有溫度,措施更有精度。六、由國(境)外農產品進口將推進我國自主創新和提高競爭力。當前,從宏觀、中觀與微觀三個角度,構建發展新格局體系已是當務之急。如何構建發展新格局體系他談了幾點考慮,一、認清形勢與刻苦學習是興業之本。二、推進智慧鏈通是供應鏈轉型升級的關鍵。三、補短板、強弱項與建立誠信體系是開創新格局的重中之重。四、竭盡全力打造“最初一公里”應成為十四五期間的硬指標。五、加大領軍企業培育力度是推進供應鏈現代化的重要標志。
(二)主題論壇:數字鏈接 供應鏈智慧化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王青發言中表示,農產品供應鏈智能化發展勢在必行,建設現代流通體系+疫情防控常態化+消費創新的倒逼。目前供應鏈還處于搭建過程中,要通過現代數字技術賦予其靈魂,激活供應鏈。創新依賴批發市場體系和新模式新業態協同融合創新,而非簡單的替代。標準化和數字化是創新的基礎。這是農產品供應鏈創新的關鍵點。農產品供應鏈創新有能力偏弱,發展不均衡,競爭不規范,效率偏低基礎較差,缺乏平臺支撐,政策不多,智能化發展導向不明確等堵點。創新的主要模式有批發市場主導,互聯網企業主導,零售連鎖企業主導,軟件企業主導幾種。他提出了創新的思路,比如提質增效降本,培育各類創新主體,加速業態融合,以大型都市圈和城市群為重點區域,構建政策扶持體系和目標導向等。提出了加強法規標準建設,明確功能定位,安排政府扶持資金,增強現代農批市場功能,實現業務數據化,數據業務化,將標準化、數字化作為政策導向,打通政府信息,進行智能化發展試點示范,在全國復制推廣等政策建議。
福建思特(集團)總裁曹渝常博士在發言中介紹農產品供應鏈是由基地、農產品供應商、農產品批發市場、農產品交易商、農產品采購加工企業、農產品分銷、零售商和物流配送者以及最終消費者等“從田間到餐桌”、上下游企業構成的線上線下供應鏈網絡體系。他指出了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兩個目的,一、企業發展:降本、增效、盈利。二、社會擔當:保障供給、食品安全。數字化轉型有兩條腿:一、大數據軟件平臺,二、智能設備、物聯網。
互動交流環節,全國城市農貿中心聯合會會長、世界批發市場聯合會主席馬增俊,凱盛集團董事長王新健,商丘農產品中心批發市場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勤超,福建思特(集團)總裁曹渝常,中國地利集團數字平臺部總經理郭杰,易批生鮮信息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寶勤,圍繞如何推動農產品行業數字化升級改造、發展建設國際供應鏈、如何在疫情防控常態下和即將到來的2021年春節,做好保供穩價、防疫、追溯等方面的工作進行了深度交流討論。此外,在本次年度供應鏈大會表彰環節舉行了第五屆中國農產品供應鏈之星頒獎典禮。在大會同期還舉辦了金鄉大蒜辣椒產銷對接會。參觀考察了凱盛國際農產品物流城、凱盛農展中心、蒜都中心。
(新華財經、中央電視臺、中國經濟網、國際商報、中國食品報、新京報、大眾日報、山東電視臺、齊魯晚報、濟寧晚報、濟寧日報、濟寧電視臺等多家媒體對本次大會給予了關注報道。)